百度 对于标准制定,松下家电(中国)有限公司厨卫空间事业部的刘廷代表有更深感触。

这个夏天,在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新民村的3000多亩葡萄园里,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喜挂枝头,等待游客和市民采摘。

葡萄挂在枝头,等待采摘(包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小小的葡萄不仅承载着村民的致富梦想,更映照着一位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初心使命。新民村党总支书记倪进荣用二十余年光阴,通过种植葡萄闯出致富路,更带领全村乡亲将一颗颗葡萄酿成了乡村振兴的“甜蜜事业”。

2003年,26岁的倪进荣退役回到家乡新民村——大圩葡萄的发源地和核心产区。彼时,面对家乡葡萄产业品种老化、技术落后的困境,这位曾在军营淬炼的硬汉子立下誓言:“军人没有攻不下的山头!”他白天钻进葡萄棚观察记录,晚上挑灯研读种植技术;四处拜师学艺,自费远赴多地取经,大胆引进新品种。经过数年摸索,他通过不断优化技术和改良品种,使葡萄品质显著提升,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葡萄种植能手和致富典型。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2014年,倪进荣被村民选进村委会。之后又担任了村党总支书记,他按下决心,扛起了带领全村致富的重担。

他创新推行创新推行“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通过“三变”改革盘活村集体资产,让村民变股东;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四位一体运营体系,依托合作社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推广避雨栽培、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同时引进无花果、草莓、火龙果等新品种。

在他的带领下,新民村葡萄产业实现了三个跨越:种植规模从零星分散到连片3000多亩,品种从单一到30余个,产业链从种植延伸到深加工、乡村旅游。如今,新民村将大圩葡萄产业做成了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富民产业,村民通过土地分红、自主种植销售等多渠道增收,走上共同富裕路。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2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

从军人到种植能手,再到致富“领头雁”,倪进荣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和党员初心。在他带领下,新民村的“甜蜜事业”生机勃勃,就像那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串起了乡村振兴的“幸福链”。(王芳)

编辑:张琳琳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