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资讯更多
适逢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以光影铭记烽火岁月的创作热情持续高涨,微短剧等新兴文艺形式为抗战题材提供了广阔探索空间。也有部分微短剧盲目追求流量,刻意迎合所谓“爽点”,炮制出“手撕鬼子”“以一敌百”等荒诞情节,令人咋舌。尤其对年轻一代来说,“抗战神剧”可能会传递错误的历史认知与价值取向,导致年轻人对历史产生误解,不利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监管及时亮剑,为创作抗战题材微短剧指明方向,有助于市场迎来品质跃升。
近年来,该乡瞄准网络文学和影视微短剧产业赛道,打造中国徽州网络文学(影视微短剧)创作小镇。”张安东介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短剧《正阳关》将于8月份开机;黄山学院文传学院创作的短剧《巾帼丈夫》,预计9月份开机。
被称为“微短剧北美第一平台”的ReelShort在7月25日一天之内被国内微短剧头部公司听花岛与点众科技先后指责侵犯版权。
进入暑期,微短剧行业热度持续攀升。通过鼓励精品微短剧、开辟绿色通道扶持优质项目、推出“微短剧+文旅/普法”等创作计划,为行业创新指明方向。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和规范下,市场主体也积极响应,展开了丰富的创作探索,一批贴合政策导向且富有创意的微短剧应运而生。记者通过梳理近期红果、爱奇艺等平台发布的片单,看到各大互联网平台对广电总局要求与倡议的积极响应。可以看到,互联网平台的积极布局,对微短剧行业发展正发挥着多方面且重要的作用。
随着微短剧产业的发展,郑州微短剧市场逐渐火热,一批短剧基地快速崛起,市场蓬勃发展吸引了不少剧组和演员扎堆赴豫,形成一股“逐戏而居”的“迁徙潮”,郑州也因此有了“竖店”的名号,成为剧组和演员争相奔赴的“机遇之城”。
7月25日,安徽省旅游景区协会文旅短视频与微短剧分会成立大会在合肥举行。
近日,一部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指导的现实主义电视剧《正当防卫》正在热播,剧本灵感源自多起真实案件,跌宕起伏的剧情、真实可感的人物塑造,不仅收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也将“正当防卫”这一复杂法律条款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在社会层面引发了关于法律问题的热烈讨论。无独有偶,另一部热播的《以法之名》,同样出品自最高检影视中心,通过聚焦检察机关内部监督问题,生动展现了检察机关是如何开展内部监督工作的,让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真正映照进现实生活。
现实主义法治题材微短剧《法官的荣耀》官宣定档,共5集,于4月11日上午10:00在红果APP、抖音APP首播,央视频APP、澎湃新闻APP同步播出。《法官的荣耀》把法律条文与人情结合起来,让法律贴近生活;通过法与人、理与情的巧妙结合,传递出的是村民的温度,是法官的温度,更是法律的温度。
微短剧+普法为何能一拍即合、擦出火花?5月27日,在“e法善治 网聚同心”全国网络普法行河南站活动现场,来自河南省广播电视局的讲述者陈欢为大家带来一场创新普法与微短剧的双向赋能之旅。
4月20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单位指导,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杂志社、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主办的中国传媒沙龙(第五期)“跟着微短剧来学法”暨创作计划评价与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在西安举行。
7月26日,2025年盐都籍高校毕业生暑期家乡行活动启动。
开启“人才赋能、校地联动、多元协作”的乡村人才振兴新模式。
标志着皇姑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建设迈入新阶段。
“在AI技术重构学习方式与认知结构的同时,也带来‘思维能力退化’的风险。”日前在厦门工学院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高校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教育研讨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董毓表示。董毓表示,面对生成内容的趋同性与逻辑局限,教学中应系统强化批判性思维训练,提升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判断与反思能力。“工程教育新标准要求从‘知识传授’转向‘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应成为课程设计的起点。
6月22日,小观众在2025杭州国际人形机器人与机器人技术展览会上观看人形机器人弹奏扬琴。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壁垒,全模态采集补齐感知能力——关键技术的链式突破,正推动人工智能从“可用”坚定迈向“好用”。文旅行业,携程垂直大模型“携程问道”通过算法生成“口碑榜”,提供可靠推荐并担任智能客服,日均节约近万小时人力。
人工智能(AI)正悄然改写人们对生命长度与记忆边界的认知。
7月14日,浙江大学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启动共建人工智能安全联合实验室,首批10个课题完成开题汇报。
央广网微短剧生态共建联盟
看剧更多